回归常识之七:你的归属感,在哪里?(摘自《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聂圣哲行动哲学 > 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按语】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中国文化背景下有一种特别重要的需求,是归属感。你做了些什么,让自己有归属感,又让你周围的人有归属感?

29a4f15.jpg

先谈谈房事。

有人说,租房自由,生活质量好,幸福感高;还有人说,买了房子才算有个家,归属感强。

高晓松曾说:“租房住,全天下都是你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世界只剩一个角落是你的!”有人就感叹:这么的好心态,着实让人佩服!可大部分国人,无法像高大腕那么潇洒。

为什么要买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因为一直找不到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希望通过房子坚实的砖瓦和银行的高额贷款,证明与这座城市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个北漂的朋友曾非常伤感的说起,如果你在城市没有房子,就算你操着熟练的本地口音,就算你熟悉城市的大街小巷,就算你掌握城市所有的风土人情,就算你对城市无所不知,就算你比一个老本地人还要本地,但是你在这里没有房子,你在这里还要经常搬来搬去,你在这里永远都说自己是外地人,那么你所谓的理想,所谓的未来,没有归属感,又算个什么?

原来,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归属感如此重要。

 

很多人都听说过“马斯诺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大致从低到高氛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激发出安全的需求,之后会有交往需求、尊重需求的出现,最后到自我实现的需求产生。

 

不论哪个层次的人,最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具有影响力的。

陈春花警告说:不要认为一些人因为读过书,因为有能力,自我欲望高,他们所追求的就是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最低需求不是最重要的,自我实现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对任何人,未被满足的最低需求都是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当这些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这些人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即使是面对那些所谓有能力的人才,在经常跟他们探讨自我实现、自我尊重的同时,一定要对他们的生活状态、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活得比较有尊严,活得更自由一些。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中国文化背景下有一种特别重要的需求,是归属感。

在中西方文化之间对需求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很大不同,所以,很多管理者在理解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时,会有一些障碍和困惑。因为他们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比如: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需求,是归属需求,一个中国人如果发现他不能归属到某一个类别里面,他就认为他的生存就没有价值。

这就是归属感。

 

归属感,其实是就是交往与尊重两个层次的特别需求。

中国文化的问题,就在于将这个层次的要求无限放大,并且止步于这个层次,弱化自我实现的需求。才造成今天这样:过分强调集体,忽视个人尊严。

而事实上,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压抑了,就造成人的需求在低层次需求中打转转,变态地追求生理需求(过分爱钱、性);家文化、兄弟文化(交往与尊重的需要);过分的追求权力(尊重的需要)。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文化有一个很脆弱的点,就是不能独立生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思维)。你会发现,中国的自由职业者很少,即便是自由职业者,也会想办法进入到一个圈子里面,或者想办法构建一个圈子。

 

《德胜员工守则》中,赵雷先生在其《致一位应聘者的信》中,是这么写的:

我常与我的同事们谈心。谈得最多的,也是大家形成共识的,那就是在德胜工作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定感。德胜公司就像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在这棵大树下面,我们可以避暑纳凉,可以免受风雨侵袭,还可以时时处处受到尊敬与呵护。德胜是与木材打交道的公司,德胜在汲取了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也汲取了与人们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大树的精神。在德胜工作的人,大多来自偏远及落后的农村,他们深知自己以前的处境。来到德胜后他们不仅彻底脱掉了贫穷,更重要的是他们摆脱了精神生活的枯寂,他们从农民一跃而成为产业化工人。对他们来说,德胜是实实在在的、永远可依托的大树,这是他们向所有人最想讲的,也是他们心里最感到满足的地方。

德胜的员工,有归属感。这在中国的企业中,是非常难得的。

 

别忽视归属感。

你的归属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