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有鱼,而且是好鱼(摘自《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聂圣哲行动哲学 > 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按语】“水清则无鱼”经常是一些人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无奈,还是真的悟道了?

 3d5ae70.jpg

聂圣哲先生在《德胜员工守则》中谈到了这个话题,是这样说的:

水清而无鱼?那要看是什么鱼!无论有多少鱼喜欢污泥浊水,但不能否认的是还有许多高级的鱼只能生活在清水里,并且是清澈的山泉水里,如:三文鱼、虹鳟鱼。水清则无鱼那是堕落的灵魂的无耻的借口。

 

三文鱼、虹鳟鱼都是好鱼。即使不是三文鱼、虹鳟鱼,也依然是清水中的好。

如果你去过九寨沟,你会发现,九寨的水,那么清,那么纯,我们能看清湖底的本色。请能够说九寨的水不是至清呢?在这又清又冷的水中,成群结队的无鳞冷水鱼,自由自在地游着,人来不惊,人去不乍。

再帮老家徽州休宁做个广告:在我的老家徽州休宁,有一个“石屋坑”村,专门用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养“泉水鱼”,味道很好,价格也很贵,还供不应求。

原来,大家心里都不糊涂啊:清水鱼好,清水鱼贵。

 

“水清则无鱼”,才能“浑水摸鱼”。

有解释说,“水清则无鱼”是对人的宽容,宽容人的缺点。这种解释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理解的人很少,更多情况下是面对“违反规则”(如报销假发票等)无奈的自我安慰和用于“违反规则”的可耻借口而已。

 

“水清则无鱼”,在于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论是非。

只要成功了,一切的卑鄙伎俩都可忽略不计,还可作为成功谋略大肆渲染。以李世民为例。杀兄弟、囚老父,在一个百姓身上,必是死罪无疑,也是对儒家确立的“忠孝”礼仪的最大嘲笑。可是,他成功了,这些罪状一笔勾销。史书上大赞特赞的是“贞观之治”和千古一帝。

只要结果,不看取得结果的过程;只看结局,不看造成结局的手段。“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为了结果,不择手段;为了成功,哪管是非曲直,规矩更是一个用过的避孕套,早扔到千里之外万里之遥。如此,刑讯逼供不算什么,只要证明你是罪犯。然后,倒果为因,说既然是罪犯,既然是“敌人”,对待他就要像“冬天一样的冷酷”。

 

“水清则无鱼”,在于所有规矩,都有例外。

所有法规,都有法外之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这种思维的最集中体现。

如果做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则必然会有人寻求成为法外之人;一旦有一个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则后继者必然接踵而至。以闯红灯来说。公家的车,闯了红灯也没事;所以,很多单位和个人,就通过各种关系或花钱,挂公检法的车牌。例外、特权、法外之地、之人,就像一个具有强大吸附力的漩涡,能将一切的平等全部卷进去,并投入深不见底的深渊。一个貌似坚固的堡垒,有一扇大门。如果,在围墙上开了小门,出入更为方便,试想,还有人从大门进出吗?

法之尊严,不在严格严密和严酷,贵在一致一律与平等。中国刑法虽重,但有旁门左道蹊径小路;能者强者有关系者组织内的人,皆可循而避险。而欧美之法,法外无地,无处可逃。

正因如此,中国人以破坏规矩为荣;而西方人以守规矩为荣。不是西方人多高尚,是因为除了守规矩这一大门,再没有行得通的小门了!如果有,他们也会走的。在国外没见大企业行贿官员的;但是外企到了中国,也开始了。

 

“水清则无鱼”,在于缺乏对规则的敬畏。

讲一个澳大利亚年轻人的故事。

两个澳大利亚年轻人,横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峡。规则是只能依靠人力划船,不借助任何外力,包括水、食品、药品和其他生活用品,也只能自带。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探险。

不幸的是,他们遇见了巨大的漩涡。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皮划艇随波逐流,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绕起了圈圈,二十多天里没有向前一步。此时,海面上又出现了一艘观光船。船上的游客,看到两位勇士疲惫不堪的样子,由衷感慨和钦佩,纷纷举杯相邀,说:哥们儿,来,请你们喝一杯!为你们的勇气,也为你们未来的航程。

在苍茫的大海上,在与狂风巨浪搏斗二十多天之后,在身心俱疲的时刻,在与人烟隔绝一个月之后,在如此盛情之下,喝一杯啤酒岂不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吗?但令人惊诧到底的是,两位勇士婉言谢绝:我们不能接受我们自带的饮料。游客也不勉强,说:好吧,我们在你们到达的港口,等着你们。

果然,在抵达新西兰的港口那一刻,近十万人蜂拥而至,狂热地迎接凯旋的英雄。其中,有他们的亲人,有政府的官员,还有和他们相约共饮一杯的游船上的游客。场面之感人,经久难忘。

以中国人的观念,喝一杯啤酒,乃白璧微瑕,不影响探险的意义吧?

但,这两个小伙子的理念是:比起探险来,更为神圣不可破的,是规则。坏了规则,一切的成功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对规则的敬畏。

 

别再动不动“水清则无鱼”了。

不遵守规则而得利,终有一天,会被别人不遵守规则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