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透之七:我们永远不是兄弟(摘自《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聂圣哲行动哲学 > 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7c110db.jpg

【按语】聂圣哲先生说:“作为企业的主人,我拼命地使企业发展得更好,使大家同样工作一天能够在德胜得到更多的收入,各方面条件更好,到老了,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但我绝对不会虚伪地说,我们是兄弟。我们永远不是兄弟!这个必须讲清楚。”

把话说透,是智慧,更是勇气。

 

和“主人翁文化”以及“家文化”一样,“兄弟文化”事实上在企业管理中也非常流行。在企业中,以称兄道弟来形成凝聚力,确实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企业要在现代商业文明社会中实现基业长青,就需要对这种文化进行深度反思。

 

兄弟文化来自血缘文化

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血浓于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经常被奉为美谈,而且广为传播。

在一个企业里面,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亲兄弟。所以,兄弟文化的外延被扩展,彼此之间称兄道弟,以兄弟之名加强合作关系,形成利益的链接和绑定。这种关系的加强,短期之内确实可能会增强凝聚力和行动力,彼此形成支撑,有利于结果的达成和问题的解决。

无论是“主人翁文化”、“家文化”,还是“兄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道德的层面绑架了他人。尽管被绑架者在某种状态下会产生困惑和抗拒,但是道德绑架的力量还会让他们屈服。

相信你平时会收到不少诸如“家人”、“兄弟”之类的称呼。

 

朝基业长青努力的公司,要反思和警惕兄弟文化

为什么这么说?

血缘文化和兄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同甘共苦”,“同甘”是权利,“共苦”是责任。原始社会氏族团体中,这种文化非常重要。环境之恶劣,食物之短缺,野兽之凶残,其它氏族之袭击,随时可能给团体带来灭顶之灾。同甘共苦的文化,保证食物不够时,大家少吃点但都有份;危险来临时,有人舍身救集体,其他人会照顾他的家人。所以公司创业初期或者黑帮中,比较流行兄弟文化,就是因为他们面临类似原始氏族的生存环境。

血缘文化和兄弟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可是人性往往是残酷的。面临生存危机时,不履行“共苦”的责任,大家都完蛋;摆脱生存危机时,各种计较与算计就随之而来,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多享受点甘,少吃点苦。作为老板,你如果要想公司基业长青,就不要跟人性掰手腕。


看过《鬼吹灯》等盗墓类小说的都知道,民间盗墓多是父子合作,极少兄弟合作。即使是父子合作,也是父亲先上,这样就避免儿子在上不顾父亲死活的人性悲剧。

再看当下所谓赡养老人,有的兄弟之间为了是一月份老人在谁家还是二月份老人在谁家(二月份是28天),争执不休,把老人推来推去。甚至直接就兄弟反目,乃至闹上法庭。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利益而反目的兄弟举不胜举。所以有句话叫“亲兄弟,明算账”。亲兄弟尚且如此,可见兄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并不靠谱。


老板喊出“兄弟”时,是准备为“兄弟”付出,还是期待“兄弟”为自己奉献?员工喊出“兄弟”时,是准备搭“兄弟”便车沾到利益,还是打算自己让“兄弟”来沾便宜?

此外,兄弟文化最后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形成小团伙,极易产生不公平,乃至形成利益团体。这种情况对企业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企业老板要有勇气讲出真话:我们不是兄弟。

第一是因为员工确实不是你的兄弟,第二你不可能和所有人成为兄弟,第三你要看到兄弟文化的弊端。

企业员工也要保持清醒,兄弟文化从根本上是不利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企业的贡献来实现职业发展的员工的。当然,你如果不想努力、不做贡献而希望走一些捷径,是会欢迎兄弟文化的。

 

反思兄弟文化,面对现代商业文明

《德胜员工守则》的《同事关系法则》这样的描述,或许对一些人有启发:

“血浓于水”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在今天的文明社会里,只有落后的原始部落依然依靠“血缘关系”来区分关系的疏密及等级的划分。公司不认同“血浓于水”的观念。竞争必须是公平状态下的竞争。任何违背公平原则的价值观都是违背现代文明的。

 

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在德胜洋楼,聂圣哲先生除了坦诚说出来“我们不是兄弟”,还做到了“我对你比你兄弟对你还好。”本文不再赘述,请自行查阅《德胜员工守则》。

——这就是“把丑话说透,把爱心给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