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透之五:员工不是企业的主人(摘自《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聂圣哲行动哲学 > 何君贤:聂圣哲行动哲学研究

【按语】给这个民族留下价值的,是那些站在时代潮头,各自以其无可企及的深刻,揭示了人生和社会种种关系的那几个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是寂寞的。

 

一直以来,有一种企业管理观点(或者说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观点),谈的是“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提倡主人翁精神,以此来提升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提出这种观点,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希望企业员工能够在这种文化观点的影响下,提升执行力和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因为既然你是企业的主人,你就应该非常努力的工作,尽最大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目的无可厚非。可是,这真的是真实吗?

当企业弘扬这种文化的时候,员工真的相信吗?即使一时相信,能够持久吗?

如果员工只是口头认可,内心并不认可,那是为什么呢?

当一个企业提倡的文化和实际运行的文化出现分离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出现了两层皮。一层皮在嘴上提倡,另一层皮在每个人心里,只是不敢(或不愿)说出来而已。

这才是糟糕的企业文化。

 

为什么出现这种两层皮的情况?是企业文化落地有问题,还是本身这种企业文化存在问题?

我们思考过没有?抑或是,我们从来不敢去思考,不愿去面对?

 

针对“员工不是企业的主人”,聂圣哲先生旗帜鲜明地进行了阐述:

●我们始终不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主和职工之间永远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健康文明的劳资关系。否则,企业就应该放弃对职工的解聘权。

员工永远不是企业的主人。否则,主人怎么可能被解雇呢?

不要用谎言来欺骗职工,重要的是维护好健康的劳资关系,保障雇员利益,增强职工的自豪感,这和主人翁这种幻觉意识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们的关系是合作者的关系,我们的经济关系就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这不影响我们的和平相处。

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排斥雇用和被雇用关系,雇用和被雇用关系也不排斥人格上的平等,这是一种平等关系。

这是我们中国企业最容易搞错的地方。

 

2013年我在北京讲课的时候,某位管理咨询界的大佬前辈,就“员工不是企业的主人”这个观点,很疑惑的问我,联想的柳传志都不敢这么提,聂圣哲为何敢如此旗帜鲜明的提出?

我笑着回答:柳传志先生不敢提出来,不代表聂圣哲先生就不敢。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

我非常理解这位大佬前辈的疑惑,因为他在某种意义上,是把经营哲学层面的思考,和一个企业的规模和大小关联了。在中国当下,似乎是谁的企业做的大,谁的话语权就大。

可是,当你回首历史,你就明白,那些历史上每一个时代的首富,都没有给这个民族留下什么。我们现在甚至根本记不住谁是某个时代的首富。

给这个民族留下价值的,是那些站在时代潮头,各自以其无可企及的深刻,揭示了人生和社会种种关系的那几个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是寂寞的。

 

我想,聂圣哲先生,也是寂寞的。